短暂离开后,易强选择了再次回归基金行业,出任德邦基金总经理。在行业整体过冬背景下,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的不易让其深有感触。但“危”与“机”往往并立,随着政策提速,基金行业加速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,次新公司或有着更大的“转身”空间。
易强指出,今年专户投资范围扩大及可成立专项子公司的新政,有望促进基金行业焕发出新的面貌。未来,在传统产品无法与老牌基金公司抗衡的情况下,专户将成为次新基金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。
背靠复星集团,德邦基金在易强的带领下或能走出一条立足“专户子公司”的非常规发展路径。市场期待又一个样本的诞生。
行业变革背景下的新机遇
基金行业发展十余载,到目前进入一个瓶颈期——投资者对业绩不满意,基金公司自身难以绕出原地踏步怪圈。在易强看来,已经到了需要深层次思考的时候。
“近两年静下心来对基金行业做了一些反思。或许,美国成熟市场的变迁能对我们提供一些借鉴。”易强指出,美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处于大牛市,基金行业极大发展;然而70年代初牛市变熊市,投资者怨声载道,对基金公司失去信心,非常类似国内基金行业2007年之后的情况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美国基金业70年代之后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提供了两条出路:一是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;二是扩大基金投资范围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情况惊人类似,目前国内基金行业正处在一个变革期:在管理层推动基金公司向财富管理公司转型的背景下,固定收益类产品大发展、专户范围拓宽成为今年基金行业的两大巨变。
易强指出,今年以来,基金短期理财产品创新正成为一种趋势,凭借低风险、中低收益的特点来取代储蓄存款。然而,在中国浓厚的储蓄文化背景下,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此外,另一重大突破就是基金投资范围的拓宽。六月底,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》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基金专户范围扩大至非上市企业股权、债权、收益权,基金专户今后投资范围将横跨一、二级市场,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巨大。“我感觉到目前监管层的思路非常明确,要把基金公司专户打造成直接的投融资平台,促进基金公司加速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。”
易强尤其强调的是,基金行业今年两大巨变的背后,有着利率市场化、银行暴利被挤压的时代背景。年初,温总理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,后续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起航、发展债券市场,以及打造证券公司、基金公司投融资平台都是在这个大思路下的一系列具体措施。
立足专户新业务突破口
与老牌公司相比,次新基金公司处于后发劣势。但在政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,专户俨然成为部分次新公司与老牌基金公司抗衡的重要据点,德邦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家。 “第一无业绩品牌优势,第二没有银行股东背景,第三产品的创新能力也还需要积累。在传统业务上大公司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团队,新公司在投研、营销渠道等各方面都很难与之抗衡。”易强坦言,在种种重压之下,次新基金公司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不多,而今年以来新政不断的专户业务,或有可能成为其重要的突围途径。
六月底发布的专户《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中,除了专户投资范围拓宽外,还首次明确提出,可以设立专门的子公司来负责专户运作,将专户业务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并且其成立门槛较低,只要求注册资本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,相关从业人员不少于5人,等等。
“相比一些大型基金公司,次新公司在专户新业务方面可能更容易起步。”易强解释道,对次新基金公司来说,专户子公司业务相当于白给的一张牌照,拿了对自己没有坏处,而做得好的话可以成为今后立身之本。相比之下,有些一线大公司想要“转身”就比较难,因为其公募已经成为支柱,面对PE等新领域或要承受一定风险,在战略选择上或许并非一个好的方向。
易强坦言,在目前专户政策提速背景下,次新基金公司是“赤脚的不怕穿鞋的”,没有包袱,只要认准突破口,放手一搏,说不定就能将这块业务真正做出来。他透露,在相关政策具体细则出台后,德邦基金将积极开展此项业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易强瞄准专户新业务突破口的背后,实际上有着复星集团的优势支撑。复星集团是覆盖400多家企业、涉及多个行业的庞大实业集团,以此作为依托,德邦基金对实业的了解或更优于其他公司。“将来投资实业方面的股权、债权,复星集团的实业背景,将使我们对企业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更清晰的了解。”易强如是表示。
另外,背靠江浙也是德邦基金的一大优势。在易强看来,江浙是民营企业最有活力的地方,民企对资金有着饥渴的需求,不怕找不到好项目。而对于客户来说,能够帮助他们投入到以前不能投资的实业领域中去,从这个角度来看,未来基金专户新业务将起到直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。
不过,易强也认识到开展专户新业务的一些挑战。比如,现有团队没有从事非上市股权投资与风控的经验;资金实力无法与大信托相比等。“一步步来吧,信托公司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嘛。”挑战面前,易强乐观应对。
看重业绩的长期稳定性
行业共识,目前基金整体形势是在“过冬”,尤其是次新基金公司压力巨大。现实面前,易强保持了清醒的认识,公司发展不好高骛远,不求快但求稳,踏踏实实做企业反而更容易长久。
“民企最大的优势是很现实、很了解市场,既然行业在过冬,那就按过冬的标准来嘛。”易强指出,对新发基金的规模没有过高要求。并进一步表示,目前行情下基金特别不好发,而且银行尾随太高,发基金肯定是亏钱的。但是,之所以还在咬着牙继续发,是觉得目前底部区域是很好的机会。“06、07年,基金行业积累了最大的一笔资产,但也形成了这个行业最大的历史负担,而目前这个点位可能是能真正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时候,所以再难发也要坚持下去。”
对规模不过分强求,而对于业绩,易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。业绩首先要看市场脸色,其次也需要长期的验证过程,在次新基金公司投研实力拼不过老牌公司的背景下,想依靠业绩短期突围的难度很大。而在短期业绩导向下,有些小公司开始走极端,在重仓股上豪赌一把,赌对了业绩自然没话说,一旦错了就是投资者买单,基金经理大不了换个地方再做,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。
易强表示:“在我看来,新公司的业绩不应追求短期爆发力,而需重视长期稳定能力,能够长期高于比较基准的业绩自然就是好的业绩。在投研团队配置上,也不推崇个人色彩特别浓重的基金经理,而希望更多的依靠团队与研究组合。”
另一方面,公募产品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。如果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,往往会给公司带来革命性的影响,十年磨一剑的案例不在少数,如跨市场的沪深300ETF。德邦基金在创新方面十分重视,将长期积累产品的创新能力。
“目前感觉心态比较好,股东方对目前行情下基金公司的境遇有一定了解,要求也比较实际,这有利于我们踏踏实实做企业,反而是长久之道。”易强如是表示。